來源:翼企飛咨詢 發布時間:2022-08-27
科技部、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工業和信息化部等9部門近日印發《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(2022—2030年)》(以下簡稱《實施方案》),統籌提出支撐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目標的科技創新行動和保障舉措,并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做好技術研發儲備。(中國政府網發)
綠色低碳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型的復雜工程和長期任務。不僅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,也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黨中央高度重視碳達峰碳中和工作,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、綠色低碳發展道路,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,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,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。在綠色轉型的同時,我國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,加強科學考核、狠抓技術攻關,加快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,堅持系統觀念,科學有序的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。
做好頂層設計,用活碳排放“雙控”機制。我國正處于能源發展與轉型的關鍵歷史節點,碳定價政策的頂層設計至關重要。實現“雙碳”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,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。為此,要持續實行碳市場、碳稅、綠色溢價補貼、碳匯等一攬子碳定價政策,結合電力市場改革等輔助政策,疏通全價值鏈的碳價傳導機制,有助于明確規則、調順激勵,引導經濟社會整體的零碳轉型。同時,堅持全國一盤棋,重點加強高碳排放企業的減排力度,繼續健全“雙碳”相關法律法規,完善財稅、價格、投資、金融政策。建立健全能耗“雙控”制度和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,有效激勵生產效率高的企業發揮好競爭優勢,通過設定合理的時限來引導低效的粗放型企業退出,推動能源“雙控”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“雙控”轉變。
發揮科技創新,激活碳排放“雙控”動能。科學技術的發展是推進低碳技術應用和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。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要求不斷提高的大背景下,搶占低碳科技高地將是未來一段時間贏得發展先機的重要基礎。為此,有關部門要加強科技落地和難點問題攻關,匯聚跨部門科研團隊開展重點地區和重點行業碳排放驅動因素、影響機制、減排措施、管控技術等科技攻堅。抓緊部署綠色低碳前沿技術研究,加快推廣應用減污降碳技術,建立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、交易體系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,支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成果轉化。同時,還要加快光伏風力發電、生物質能源和核電等相關材料技術、氫燃料技術、儲能技術、微電網技術等領域的研發突破和商業推廣,不斷提高轉化效率,以實際成效推動科技政策扎實落地、優化科技創新生態、深化產學研結合、開展國際科技合作,為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提供體制機制保障。
加快能源轉型,盤活碳排放“雙控”市場。碳達峰碳中和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個硬約束,可以說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,也是順應技術進步趨勢、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。一方面,要加快推進能源供給側改革,構建低碳清潔高效安全的能源體系,逐步降低高污染、高能耗、高碳排放產業和高含碳產業占經濟的比重。另一方面,要加快推動產業優化升級。推動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5G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,建設綠色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,提高綠色低碳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,推動城市公交和物流配送車輛電動化、既有鐵路電氣化改造,大力引進國際上先進的低碳、零碳技術,降低設備能耗,提升終端用能部門的電氣化率,統籌推進低碳交通體系建設,提升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質量。
“人不負青山,青山定不負人”。實現“雙碳”目標是一場硬仗,也是一場大考。保持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,拿出披荊斬棘、闖關奪隘的拼勁,秉持不畏艱險、銳意進取的韌勁,切實貫徹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,做好碳達峰、碳中和工作,我們就一定能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,為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做出新貢獻,促進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。
掃一掃加微信
微信公眾號
版權所有:Copyright ? 2023 蘇州翼企飛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備案號:蘇ICP備17022300號-3